發(fā)布時間:2010-10-23 閱讀量:834 來源: 發(fā)布人:
Android的市占率是怎么來的?
以? Gartner 的數據來看,我覺得可能的來源有三個:
Symbian
?
Symbian 從51% 降到41.2%,流失了9.8%,我想由于Symbian 基本上已經沒有啥未來了,這數字并不令人驚訝,重點是原來的用戶流到哪去了?我想大部分因該都是 Android 與 iOS。
Windows Mobile
由于Windows Phone 7 還沒正式上路,Windows Mobile 的未來基本上也還沒(?)確定。不過市占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因該不是消費者方面的選擇,而是原本Windows Mobile平臺的手機業(yè)者都跳去做?Android了,這才是主要因素。
卡住的iPhone 4
iPhone 4 碰到的問題想必也不用多說了,先撇除天線門的因素,最大的問題還是卡在供貨上。這也或多或少讓消費者轉而選擇與iOS最相近的Android 機種。
Android 看起來勢不可擋,無論是市占率或是成長率都超越了iOS,不過目前看來這爆發(fā)性的成長都只是短期因素,或是說由于各平臺恰好都在轉變期造成市占率的重新分配而已。
不過不可否認的是,Android 的確已經占了相當大的比重,但是Android 是否真擊敗iOS?
?第二次「開放式平臺」對「封閉式平臺」戰(zhàn)爭
雖然市場分析師大多都以 Android 對抗iOS 為前提,許多人也將此視為「開放式平臺」對抗「封閉式平臺」的第二輪大戰(zhàn),第一輪為很久遠的Windows PC vs. Mac,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。
無法急速擴張的手機市場
但是與第一次戰(zhàn)爭不同的是,當年個人電腦是一個急速擴大的市場,參與 廠商雖然很多,但是市場擴張的速度更快。而手機市場發(fā)展到目前,市場規(guī)模基本上已經固定,雖然說「智慧型手機」的市場急速擴張,不過那也只是侵蝕傳統手機 的市場而已,早晚有一天市面上全部的手機都會變成所謂的「智慧型手機」,差別只是在高階手機的硬體效能比較強大,可以做比較多的應用而已。
「開放式」Android 的忠誠度。
Android 手機基本上在軟體來說基本上是相同的,核心部分由Google 掌控,不過制造商可以自行變更軟體介面,目前也已經也許多廠商做出很不錯的UI。不過目前各廠商所采用的Android 版本不盡相同,造成第三方軟體的相容性問題,同時也讓許多使用者混淆的現象。
先不論相容性問題,應用軟體在Android 手機間(理論上)是可以互通的,因此也造成了使用者容易跳槽到他牌的 Android 手機上。以這點來看,除了少數可以用品牌神話綁住消費者的廠商之外,決定因素除了 UI 之外,就只剩硬體與價格這兩個要素了。
開放式的平臺與不怎么開放的硬體
除了市場規(guī)模已經固定之外,另一問題是手機硬體并不如PC那樣地「開放」,畢竟目前還沒有模組化的手機可以給消費者DIY,模組化的是晶片與元件設計,目前能「DIY」的也只有手機制造商而已。
而絕大多數「開放式平臺」的Android 手機制造商也只是依據元件供應商的Roadmap 在走。供應商推出了新晶片、新的相機模組,制造商就在下一季的產品用上去,就是這么簡單。由于元件供應商的Roadmap 基本上都是公開的,所以也造成了眾多制造商的硬體都非常的「相似」。如此的結果,「開放」本身并沒有多大的用處,消費者實質上是在眾多相似的產品之間抉擇,短期內造成的結果只有同級產品的相殺而已。
軟體商店之爭
現在另一個當紅的概念就是軟體商店,自從Apple 的App Store成功之后,手機制造商、系統服務商們與跟著復制這個概念。目前除了獲利能力之外,另一個最明顯的成功指標就是商店內的軟體數量。
不過,以大多數人實際需要的工具軟體來說,?數量實質上并不重要,重點是在軟體的品質。以工具類軟體來說,我想iOS 與Android平臺要達到相同的水準并不是難事。
數量的問題是在游戲軟體,當然并不是說游戲的品質不重要。只是與工具軟體相比,好用的工具軟體就會一直用下去,不過游戲軟體本質上是流行消費品,汰換的速度比時裝還快(而且還不是照季節(jié)來算的),能夠持續(xù)提供大量的新游戲才是軟體商店能持續(xù)獲利的因素。
游戲軟體雖然并不一定會對硬體效能有很大的需求,不過在Android 平臺上,螢幕尺寸的大小,各家手機的硬體介面設計、硬體效能等都不一樣,要保證在眾多Android 手機上相容性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反觀iOS 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,這就是封閉的好處。
Android 對Android 的價格戰(zhàn)。
有許多人預想著由于Android 平臺占有率的上升,會造成Apple開始對Android 展開價格戰(zhàn)的局面。不過在這之前,由于先前提到的各家Android 手機之間的相似性與互通性,價格戰(zhàn)可能會先在Android 手機之間開打。
當然如果Android 手機間的價格戰(zhàn)開打,最終也會影響到iPhone 的價格,不過那并不是直接的影響,而是由于市場上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價格降低使得Apple 重新調整售價。
不過我個人認為那并不會發(fā)生,其之一是因為要讓平均價格降低并不是那么簡單快速就能達到的,在那之前各廠商的毛利就會被壓到極限,我想再怎樣制造商也不會笨到那樣。其之二是Apple 目前對iPhone的售價其實是硬逼系統營運商補貼部分的終端售價,之后再由營運商自行從通信費用中賺回來的策略,在消費者端來看高的并不是售價,而是通信費用。以后大概也會繼續(xù)采用這種模式。
Android 與iOS 的使用者忠誠度與硬體毛利。
說到手機消費者的忠誠度分析,目前已經由以往的品牌區(qū)分慢慢轉移到平臺區(qū)分的討論上了(我不是說品牌已經不重要,只是目前手機系統平臺的發(fā)展是當紅話題)。而在Android 手機上,由于主要的制造商都是 OEM 起家,目前還沒有真的發(fā)展到品牌神話的階段,消費者其實很容易就會依據硬體性能與價格的CP 值來切換品牌。
以這種購買決策來看,極端的來講品牌忠誠度可能是不存在的,存在的只有對Android 的忠誠度,而Android(=Google)目前是沒辦法用這忠誠度賺到多少錢。反觀硬體制造商,由于只有采用高階規(guī)格來吸引消費者的手段,最終結果只有利潤越來越低,直到玩不下去為止。
而iOS ?很抱歉,如果您打算使用iOS,硬體只有一家公司可以選。在這狀況之下,毛利率要多高就有多高,完全看Apple 的策略。
Google 的勝算?
Android 平臺占有率越高(在此我不會用「越成功」這種說法),對 Google 來說也越來越接近他的最終目的-在移動平臺上賣出更多的廣告。是的,在這點上 Google 的確是快要成功了,不過對于終端消費者的我們來說,廣告并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,這是目前 Google 最大的問題,他們實際上是靠消費者不想要的東西在獲利。
iOS隱藏的勝利
以Gartner 的報告來看,對于iOS最大的盲點是在-這是一份對手機市場的報告,所以并沒有算進 Android 平板、iPad、iPod touch等產品。相信不管怎么算,就算Android 除手機外其他的裝置(從平板電腦、導航系統到電冰箱)加起來也不會有 iPod touch 來的多(在此就先不談 iPad 這一樣沒貨可賣的玩意了….)。
這是iOS最大的優(yōu)勢,Apple已經在智慧型手機以外的移動裝置得到了更大的成功,因為這塊市場非常曖昧的,間接競爭者多如繁星,但是也因此沒有稱得上是直接競爭者的對手。再者,iPod touch的使用者轉移到 iPhone的機率也很大,就算不轉移到iPhone,Apple照樣能靠硬體與App Store獲利,賺的不會比iPhone 要少。
消費者的我們想要的是?
消費者在移動裝置上根本的需要,「溝通」與「內容」。在溝通上,Google 與Apple目前實質上還沒有掌握到任何部分。Google充其量只有Gmail,Apple則有剛誕生沒多久的FaceTime,不過目前還沒有出現大規(guī)模的效應。在IM與社群網路上,實質來說都是掌握在其他公司手上。
而在內容,Google 基本上也是「沒有」,搜尋引擎是技術層面的問題,地圖服務,目前圖資也不是只有 Google 一家有。
而Apple,雖然搜尋引擎完全是在范圍外,不過在娛樂內容(音樂、影片、電子書)上,對于iOS平臺來說是非常強大的背景支援。當然類似的服務在Android 與其他平臺并不是沒有,只是不可否認的,目前只有 Apple在平臺層級上整合了這些內容,并將其掌握在手中。
?
步進電機是需要運動控制的工業(yè)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它們依靠電機驅動來解碼脈沖輸入并生成輸出電流。良好的控制系統使用特定的算法為電機繞組產生電流,以實現步進電機旋轉的增量。該算法控制速度、位置、步長分辨率和效率。脈寬調制 (PWM) 和正弦控制等控制方法可生成運動控制所需的電流。
得益于固態(tài)電路保護,直流母線電壓為400V或以上的電氣系統(由單相或三相電網電源或儲能系統(ESS)供電)可提升自身的可靠性和彈性。在設計高電壓固態(tài)電池斷開開關時,需要考慮幾項基本的設計決策。其中關鍵因素包括半導體技術、器件類型、熱封裝、器件耐用性以及路中斷期間的感應能量管理。在本文中,我們將討論在選擇功率半導體技術和定義高電壓、高電流電池斷開開關的半導體封裝時的一些設計注意事項,以及表征系統的寄生電感和過流保護限值的重要性。
逆變器作為電能質量調節(jié)和能量轉換的關鍵設備,其性能的優(yōu)劣直接影響到整個電力系統的效率、穩(wěn)定性和可靠性。
無論是在建筑物中還是在生產車間,如今在任何地方都需要可編程控制器來調節(jié)各種生產過程、機器和系統。這就涉及到與相關器件連接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(PLC)或分布式控制系統(DCS)模塊。為了控制這些器件,PLC或DCS模塊通常具有提供電流輸出、電壓輸出或二者的組合的輸出模塊。工業(yè)控制模塊的標準模擬輸出電壓和電流范圍為±5V、±10V、0V至5V、0V至10V、4mA至20mA和0mA至20mA。特別是在工業(yè)領域,通常需要對微控制器和輸出外設進行電氣隔離。
該套件具有13TOPS強大算力,可快速打造出低延遲、低功耗的復雜AI視覺應用